首页/前沿观点

前沿观点

 

“洞见”系列第七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什么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10/26

 

10月25日下午,由我校一带一路/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和人文与发展学院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共同协办的第七期“南南合作和国际发展合作洞见”高端论坛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万黛厅成功举办。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的主持下,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致开幕辞,我院院长李小云教授做了引导发言。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前总理, 坦桑尼亚开放大学校长Mizengo P. Pinda先生,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乌干达前农业部部长Victoria Sekitoleko女士,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合作司前司长Richard Carey先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先生,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先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宇教授在会上就“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什么”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互动。近200位来自中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媒体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叶敬忠教授介绍了在世界和中国关系转型背景下对于从多学科视角下进行学术对话的重要性。之后,孙校长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我校一带一路/南南农业合作学院的成立背景,以及过去四十年里中国农业大学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开展的国际农业合作的成果,展示了学校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提供农业领域方案所做出的卓绝努力,并对我校通过一带一路/南南农业合作学院贡献学校智慧深化南南合作及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表达了期待,也对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首届国际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的大力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李小云院长做了题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的引导发言,重申了在全球结构性变化显著的当今社会,对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思考的重要意义,并期待本次论坛参会者能从政治实践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之后,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前总理, 坦桑尼亚开放大学校长Mizengo P. Pinda先生做了题为 “非洲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 的主旨发言。平达先生高度赞扬了中非之间的合作。他表示坦桑尼亚和非洲许多其他国家在迈向现代化之路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支持对双方的利益均起到积极作用。他同时也热切期盼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们能够为非洲农业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农业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并期待着更多的非洲国家参与到南南农业合作中来,以推动非洲大陆的发展,改善整个农业价值链的发展。

在论坛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我院徐秀丽副院长的主持下,受邀专家立足于自身经历和经验,对中心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阐述。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信心,并强调了以现代科技为导向的农业发展经验、政府的因势利导、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比较优势的发挥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

乌干达前农业部部长Victoria Sekitoleko从女性视角切入解读,认为中国发展的奇迹在带给乌干达妇女以信心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指导,尤其注重对女性的教育问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先生在Victoria Sekitoleko发言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年来为妇女和儿童发展做出的实践努力,向参会嘉宾介绍了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创新对世界带来的启发性意义。

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合作司前司长Richard Carey先生从中国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切入,认为中国从经济上改变了全世界的发展前景,证实了正在进行中的发展变革。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从公益的视角对主旨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我国的一些慈善模式的输出仍待提高,但国内慈善也在渠道、主体、影响方式等多方面做出了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认为中国在世界结构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软性发展指标变化没有跟上硬性发展指标变化,因此在自信看待这些年硬性指标的变化的同时也要继续学习,鼓励“重新认识重新认识中国”。

《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先生认为中国崛起是对21世纪具有持续性意义的三大问题之一,对国人而言是意味着改造知识体系以及过去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随着中国的发展,国人对于自身的认识、自信程度以及以中国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学科话语的建立都需要进行改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宇教授立足于自身长期在国外受教以及授课经历,从国际视角、身份认同以及经济全球化方面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在会议讨论和提问环节,各位受邀嘉宾针对在场观众提出的关于构造话语权、发展的方法论等问题,从自身实践经历和学术研究方向等不同方面予以了解答。